返回列表 发帖

[户外安全常识] 关于户外受伤的预防和治疗(转贴)

关于户外受伤的预防和治疗 一、崴脚 对于初级玩家,崴脚可说是最常见的病症了,这毛病虽无大碍,在山上也是个麻烦。我在云蒙山、雾灵山和幽州峡谷都崴过脚(惭愧啊),对此伤的经验可说最为丰富。 预防:1、大家常说的方fa,穿一双高帮登山鞋,给脚踝良好的支撑。这条就不多说了,只是提醒一下其重要性。对于以前厌恶穿高帮运动鞋的人(如我),也一定要买双中帮鞋,开始时可能感觉稍微有些不舒服,但到崴脚的时候用处可是大大的!2、爬山的时候千万不要急,我现在的口诀是:上山不要跑,下山不要跳 ^v^ 上山时切勿因着急或贪看风景而忽视脚下的路(这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险),而下山的时候因为脚腕已经十分疲劳,遇到一定高度的坡时若匆忙跳下极易崴脚。 治疗:当时用云南白药汽雾剂中的红色喷剂降温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效的方fa,之后在24小时内冷敷(若经过小河简直是绝好的冷敷机会),24小时后热敷(我只坚持了2天)。对于崴脚来说早期的治疗我觉得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这次在幽州崴脚,其实情况挺严重,但因为身旁有一医生一医学博士指点迷津,回家后一周就基本复原了。 二、水泡 起水泡基本意味着两种情况:一你买新鞋了,二你长途跋涉了不止一天,我第一次起水泡是两种情况兼备——穿着新鞋徒步三峡。 预防:1、在长时间徒步前登山鞋一定要有充分的磨合,不是说在城市中溜达一天就算磨合,起码得爬过两、三次山才可以。我去三峡前穿GT鞋爬过两次香山,觉得还是不太够。 2、在登山的过程中,我感觉好的鞋垫能使脚比较舒服,因此推测应对起泡有预防作用。推荐普尔斯马特卖的一种日本的运动鞋垫,¥30,柔软不变形并能保持鞋内无异味,呵呵。此外还有传统的两层袜子的保护方式,因为棉袜容易起皱,因此内层尼龙外层棉袜是最佳组合。 治疗:无它,狠心拿针将其刺破,把水挤出,贴上创可贴即可。只是这挤水有一定技巧,一定要忍着疼把水挤干净,否则第二天泡中鼓鼓还要走路,这才是痛苦的开端!不过据俺娘介绍就算把水挤干净也可能再发出来,所以要留一根头发在里面导水,这就比较高难度了,要将头发穿过水泡,在两端打结固定,如果头发太柔顺是打不好结的哦! 三、抽筋 当你的生活日渐腐败而出行日渐自虐的时候,抽筋就是一种常见病,这是提醒你:该锻炼了! 预防:1、主要是加强日常锻炼,理论上来说最有效的是杠铃蹲起,当然爬楼、长跑什么的应该也有效果。个人认为还应该加强一点柔韧性锻炼,因为——“抽筋”嘛,顾名思义,不锻炼筋怎么能缓解呢?! 2、在肌肉还没长起来之前,能借助的就只有护腿了,不过感觉用处不大。还有就是注意爬山姿势,理论知识:每一步都要把腿挺直,用骨骼承重(在你膝盖没有问题的情况下),狮子王说登山圣经上介绍收腿时要向后抬高(很像小狗便便后蹬土的动作),可以放松肌肉,这动作由于过于不雅我很少尝试,因此对其效果也不很清楚。 3、休息时尽量放松肌肉,如果地面干净可以考虑半卧两腿上举互相轻踢。 治疗:没什么可说的,倒在路边找人踹一脚! 四、膝盖积液 这个问题比较困难,我至今还在为此烦恼,特别是总搞不清到底好彻底了没有,经过云南一役常担心在山上伤情复发,成为出行的障碍。因此迫切希望老驴们给些建议! 预防:1、带个好护膝。2、登山前后用手在膝盖周围摩擦,一方面是提高温度,一方面是促进润滑液分泌。 治疗:据介绍红外线照射和针灸是最有效的方fa之一,现在有种针灸仪,我正在尝试,应该也有帮助吧。 最后,对于身体不好百伤缠身的人来说出门最好带上登山杖和弹性绷带,即使只是爬个小山。因为在你的腿使不出力的时候,你会发现登山杖简直是个宝贝,而弹性绷带,可以兼任护腿和护膝的职能。 聆听膝盖的声音 我推荐这样做:保持背包重量在体重的1/4,极限情况下不超过1/3,尽量使用护膝来减少冲击,辅助使用登山杖。这样会带给你更长的户外运动寿命。 2002年12月16日,阴天,有零星小雪,今天的左腿又有一点酸痛的感觉,这个感觉已经持续几天了,虽然不是在某一个穿越中受的伤,但是几次大运动量穿越中,左腿膝盖已经给了我多次警告,也许膝盖需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2006-2-5 08:42 PM fengshu
膝伤的来源 帖子贴到这里,肯定是要说明运动伤害的,对于愈演愈烈的户外运动,我这个运动几年的人想给户外新手和老手们一些劝告:要注意保护自己的身体,尤其是膝盖,我们小站诸多大骡子都因为膝伤逐渐减少、甚至退出了户外运动的圈子,着实可惜。 那么膝盖的伤主要是由什么问题引起的呢?一个是鞋子不能给脚足够的支撑,转而使膝盖直接受到地面的冲击;其次是因为不正确的运动方式,比如下山奔跑,对膝盖造成冲击;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不恰当的背负过重的背包。问题出来了,如何解决? ●我们应该背多重的包? 鞋子可以买能够对脚提供足够支撑和缓冲的产品,下山可以不跑,那么包究竟应该背多重?在户外的圈子里流传着背包不要超过自己体重1/3的名言,多数人在进入户外圈子的时候都以这个名言来指导自己的负重,因此出现相互攀比自己背多少公斤,走多快……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推向了运动伤害的边缘。这里不去探讨是谁总结了这么个经典的比例,但是如果新手直接照这个套,不出三年,1/3的人都会出现运动损伤(我也总结个1/3定律)。 我们假设这个定律是欧美总结出来的,但是人种不同,总也要由个变通吧。1/3应该认为是在一个极限条件下长距离穿越的上限,最初身体状态好,背1/3重量的包感觉轻松,但是这会悄悄的给身体埋下损伤的根源,在长期负重后,膝盖往往是第一个出问题的部位,而且恢复起来非常慢,小站的几位伤员应该最清楚。 因此,将背包的重量降下来非常必要,起码可以缓解膝盖的压迫。拿我为例子:体重60公斤,以前经常背20~22公斤的包,感觉不是很累(膝盖“累”是很难发现的,当你有感觉的时候,意味着你必须停下户外运动,需要修养膝盖了)。但是今年的几次自虐穿越中,感觉膝盖已经不舒服了,有一股不能使全力,且不太听使唤的感觉。在背包重量减轻到体重的1/4,也就是说我背15公斤左右时,膝盖很少出现问题,这似乎算心里安慰,但是5公斤的重量确实对膝盖起到了致命的毁灭作用。 因此我推荐这样做:保持背包重量在体重的1/4,极限情况下不超过1/3,尽量使用护膝来减少冲击,辅助使用登山杖。这样会带给你更长的户外运动寿命。 ●减轻背包重量的秘诀 下面来计算背包中物品的重量问题。大背包,重量在2~3公斤,必备;睡袋,2~3公斤,必备;防潮垫,0.7公斤,必备;各种衣服,含抓绒、羽绒服等保暖替换衣服,春夏2公斤、冬天3公斤,必备;食品,特指固体,0.7~1公斤,必备;水,含饮料、牛奶,1.5~2公斤,必备;头灯、军刀、碗筷等杂物,3公斤(多了点,可以含炉子),必备。帐篷,2~3人一顶,平均重量2~3公斤(背帐篷的人可以少背其它的东西);技术装备另记。 我们计算一下:2+2+0.7+2+0.7+1.5+3+2+ 这是少的14公斤,多的话多3公斤,17公斤的包主要是冬季出行。摄影的不要拍砖,因为我没有写摄影包的重量。 这个包已经可以应付多数困难的情况了,想想超重的包里是什么?FB物资啊,为了一时的FB,影响未来户外运动未免显的短视了一些。 回归自然吧,让我们不要为了一时间的口腹之欲,损伤我们的身体、膝盖,也希望有膝伤的朋友在养伤的同时,看看背包里有那些不必要的FB用品,咬牙扔掉它!
没有方向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