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图文游记] 野外日记--本溪山地穿越(2011年10月28日--30日)

本帖最后由 野外 于 2013-10-11 16:42 编辑

本文只是一篇扯东扯西的闲聊杂文。

穿越之前做功课时得到了静石的帮助,诚致谢意!


前言:本溪市是辽宁省境内山地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有关门山、汤沟、绿石谷、大石湖、水洞等风景优美、各具特色的景区景点,并多次前往探寻和观赏。从前年开始,我注意到自大矿洞沟至宋家街这片山区人迹相对较少、且下山后可以洗温泉,经过了一番案头功课,选了这个比较适合山地穿越的季节,就整装出发了。


10月28日(五)晴

提前一周买好了去本溪市的K7339次列车票,票价36元,9:38发车,我是5号车厢1号座位,车厢里座无虚席,此车的终点是丹东市,到达本溪市的时间是15:40。票价实在是便宜,据列车员讲,再过几个月就要换成空调车了,那时票价就要提高了。

中午时分,对面座位上的三位女孩儿先后从包里掏出了小包装食品和水果,她们都是家在本溪市,在大连打工。我的身边坐着一位年约60多岁,满头乌发的妇女,特别健谈,家也是本溪市的,儿子在大连市的开发区企业打工,她来大连的开发区为儿子照看小孩儿。她最关心的是房价,一直在全神贯注的看我带来的报纸上有关商品房的信息,她的梦想就是在大连市内能够买到一处100M2以内的商品房。但现在的价格无法接受,她是希望能够降低至1/2、至少也要降低1/3。这位唠唠叨叨的老太太是严格按照黄历择日出行的。她说今天是“大安”,有利出行,神情很认真。因为出门前我的手机找不到了,这突然出现的事故让我的心情特别不好,早饭也没吃,午饭也不想吃,就靠着500毫升纯净水渡过了大半天的旅程。我是1号座位,在车厢尽头,一路上车厢连接处浓烈的香烟气味熏得我头晕脑胀。本想下车后在车站附近找麦当劳或永和豆浆大吃上一顿,但看着下午4点钟开始渐晚的天色,再加上也确实没有饥饿感,便在车站上找了一台可以“拼车”去小市的出租车,20元/人。16:00--16:30,出租车到小市的长途客运站。

买到了去田师傅镇方向16:40发车的小客车票,票价6元,坐满即发,候车的人们有秩序的排着长长的队伍。上了车后,告诉司乘人员我在“小矿洞沟”下车,他们全都不知道小矿洞沟在什么地方。我用地图向司机说明,他似懂非懂的点着头。这时的天色已经很昏暗了,弥散着薄薄的雾气。客车在昏暗中的蜿蜒的山区公路上快速行驶着,我则是紧张地注视着车窗外的变化。突然我发现客车进入了一个叫做“八盘岭”的隧道,就知道已经走过了头,便赶紧提醒司机。他马上醒悟过来,说自己是一时走神给错过了,便停下车来打手机。不一会儿,对面驶过来了一辆去小市的小客车,停在了我们这台车的旁边。司机让我下车,把我带到了那台车边,向那台车的司机说明了情况,把我送上了车。我换乘上了这台车后,开玩笑地对司机说:“刚才那台车的司机大概一到天黑就开始想媳妇儿了,因此就将车开过头了。”这位司机就笑着应答到:“他就是那样的人。”这台车上的两位司乘人员也不知道小矿洞沟这个地方,副驾驶不停地打电话向别人联系确认,最后在一个道路的拐弯处停下了车,告诉我:道另一侧有一条向南上山的岔道口,应该就是这里。

我下车的时候,天色已经很黑了。在路边的一个工棚的门口,打听一位中年男人:“这里是否是小矿洞沟?前方是否是大矿洞沟?”他均回答:是。并告诉我,这里又被叫做“19局”。我松了一口气,尽管刚才的小客车耽误了大约15分钟,但至此还算顺利。现在是17时,我背起背包赶往大矿洞沟。脚下是平整的柏油路,路况很好。因此尽管周围漆黑一片,我还是没有点亮头灯,摸着黑往前走,时有各种大小车辆从我身边驶过。大约走了半个多小时,远处的山脚下有村落和灯光,还有连续不断地乐曲声传过来,令我很惊讶!走近了村落,向遇到的村民确认地名,就是“大矿洞沟”,当地人简称为“大矿”、“小矿”。这令我感到很高兴,因为这是我预计的最好、最理想的行程结果了。

这时柏油路面到了尽头,再往前走就是泥土路了。我继续前行,先穿过这个村子再说。问过了村民:这黑夜中,为什么会有连续不断的音乐声?村民告诉我,是在办丧事播放的音乐。现在的农村在办丧事的时候竟然播放革命歌曲和流行歌曲?真是时代不同了。

穿过了村庄,在村子的边缘地带,我就找农家,一方面是确认我现在的位置和下一步的路径;再就是希望在村民家住一晚,我是懒得支帐篷。村民都很热情、仔细地向我介绍这里的情况,但一说到借宿,问了两家都不接受我。我倒是理解他们:黑灯瞎火的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肯定会让人难以接受。只好打消了借宿的念头,按照刚才村民的指点,向黑黝黝的大山走过去。大约走了100多米,听到了很响的流水声,不远处竖立着一块大牌子,标示着”生活水源地“的字样。找了一块平整一些的地方,先是搭起了帐篷,然后支锅煮面,吃军用压缩干粮(饼干)。这是一种90型、净重500克、其中含糖305克(60%)、脂肪127.6克(25%)、蛋白质35.6克......,打开铝箔的外包装,里面是四块用玻璃纸分别包装的饼干,每一块分包装里是两小块。我吃掉了一块泡面和一小块压缩饼干,这是我今天吃的唯一的一顿饭。

19:10钻入帐篷。

10月29日(六)晴

早上5点多钟,帐篷外的光线还很暗,嘈杂的麻雀叽叽喳喳声唤醒了我。拉开睡袋,马上感觉周围一片寒气,将带来的抓绒衣、羽绒服等保温比较好的衣物悉数套在了身上,然后钻出了帐篷。

天亮了以后的村民们完全恢复了他们纯朴善良的本性,主动地跑过来与我打招呼、嘘寒问暖,我也借此机会向他们打听这里的情况。村民向我解释,靠近山脚的房子主要是羊圈等牲口圈,住人的部分太窄小,实在是再也容不下更多的人了。他们的家都在下面的村子里,他们也是为了便于看管羊群等牲畜而在这里暂住的。距离我的帐篷最近的这家房东叫做李春芝(怎么起了一个女人的名字?),40多岁,养了200多只山羊,根据每年产仔的数量,大约可以卖掉70--80只羊,同时还保持着羊群的总数;养羊收入最大的部分是来自山羊绒,每年的4月份梳理羊绒,卖掉以后就是这一年里的最大一笔收入。梳理200只山羊绒是一项非常繁重的劳动,需要付出很大的辛苦。然后就是每年秋后的这个时节,要将晾晒在地里的玉米秸捆集中垛起来,200只羊过冬的饲料必须要囤积大量的干玉米秸。山区的农民真的是很辛苦。老李以前曾经干过一段时间当地的小客车司机,因此对周边的情况有一些了解,提供了一些对我很有帮助的信息。当地人种植玉米主要还是为了牲畜饲料,更多的主食是买来的大米和小麦粉。

出了帐篷后,先是煮了热咖啡,然后煮面、吃压缩饼干,饭后喝了一杯斯里兰卡红茶,最后烧了开水灌满了自带的保温瓶。所用的水就是取自帐篷不远处的饮用水源地。当地人告诉我,这里的水质很好,直接饮用绝无问题。这我相信。

天已大亮,村民们将各自的羊群赶出羊圈的同时,留意把小羊羔留在羊圈里,在仔细地清点了羊的数目之后,在村民不停的吆喝声中,一个个浩浩荡荡的羊群队伍就先后上山了。

8点钟,吃完了饭,收帐篷打包,我也要出发上山了。走到了饮用水源旁,我俯下身,用塑料瓶又汲了500毫升的溪水,举起来对着阳光照看,用肉眼的确是看不到悬浮物。这里是由东、正、西三个山(岔)口流下的溪水的汇合点,由于是枯水季的关系,河床全都裸露了出来,有一根直径约30毫米粗细的白色塑料管从乱石缝中探出头、冲出一股响声很大的水流。我非常、非常的喜欢水,在我的眼里,它是音乐、是生命、是美丽、是女人......,拍风景照的时候,有了水的陪衬,画面就会更为秀美和靓丽。


根据当地人的介绍,从正岔和东岔两条路上山都是去汤沟方向,我走向了去正岔的那个山涧。走到了山口,回眼向村里方向望过去,一垛一垛干黄的玉米秸堆放在收割后的农田里;对面山坡上,阔叶树的树叶已经全部落光了;针叶林那黑色的树干上是金黄色的树冠,我脚下的小路边也铺满着金黄色的松针。这时的海拔高度约为400米、山路的坡度很小,呼吸着大山中清凉的空气,走起来感觉非常轻松愉快。一位拄着拐的中年男人在我的前面慢慢地走着,肩上挂着一个小发电机盒,手持一根长杆,他是去山涧的溪流中捕鱼:将长杆前端的电极伸到溪水中的大石头下,然后手摇发电机发电,藏匿于大石头缝中的小鱼、林蛙、蝲蛄等就会被电击昏死而浮出水面,这是村民获取蛋白质的一个途径。


天气晴好无风、轻云薄雾,是一个非常适合爬山的天气。山路穿过了一片人工针叶林带,地面上一层均匀、细碎的松针,周围鸦雀无声。走过了这片针叶林带,有一个萤石矿工棚,矿用小型机械、车辆等,都静静的停放在那里,附近有一对儿中年夫妇在山坡上捡拾柴火。从这里上去就是正岔,山体也逐渐地变陡,路况也愈差,刚才那轻松愉快休闲游的感觉也在逐渐的减弱了。40°左右的山坡上主要是阔叶杂木林,地面上铺满着厚厚的枯叶,已经看不出明显的路径了。每走一步脚下的枯叶“沙沙”作响,在寂静大山里显得声音格外的大,减少了一个人的寂寞。到达山脊线时的海拔高度是1000米,也就是说,刚才这一段上坡的净爬升高度是600米。当地人把山脊线叫做“岗”,发四声音。下山时,这一面山坡的状态与刚才上坡时差不多,因此下坡也很顺利。在山脊线(也就是“岗”)上时,曾试图找一条能够沿着山脊线去宋家街的途径。因为在出发前做功课时,按照等高线图判断,这样走是一条捷径。但实地一番试探后,发现山脊线上时常是怪石林立、陡峭复杂、荆棘丛生、甚至有的地段就是完全断开的,根本无法直接通过。如果试图从山脊线的下方绕行的话,植被太密藤蔓与灌木丛交织,通过起来极其费力、费时。经过权衡,最终还是选择了“先下山再说”的做法。下到了化皮峪的沟里后,在大约海拔400米的高度上,有一条土质车道横贯山中,道路的水平性和路况都不错。沿着这条路向右手方向走,就能够走到一个叫做“大石湖”的地方,也是一处风景点,但迫于时间关系就没有过去看。这个大石湖是属于汤沟流域的一个地名,非本溪县东侧太子河流域的那个大石湖。现在这里已经被截流成水库,也是沈阳、本溪等地摄影初学者们的热选地之一。我沿着这条公路向左手方向行走了几公里,就来到了一个叫做“五道沟”的地方(山区X道沟、X道沟“这样的地名多如牛毛)。一对儿上山采山货的中年夫妇迎面走了过来。男的肩上扛着一把小镢头,腰间别着一把镰刀,各自肩背一个尼龙编织袋。他俩高兴地告诉我,刚才在山上抓到了一只獾子,并应我的请求从编织袋取出给我看。这只獾子的个头比大猫还要大,油光黑亮的毛皮。他们说,獾子的肉很好吃,獾油等部分还可入药,皮毛也值些钱。我没有资格评论山区贫穷农民的这种行为。在他俩的指引下,我淌过了一条山溪,然后顺着一条山谷向南方向的一个垭口爬升。现在是下午2点钟,一切看来挺顺利。

这也是一条“绿石谷”,山涧潺潺流水,比较湿滑,乱石上长满着青苔,每走一步落下脚的时候都要很小心,不断有倒下的枯树干拦住了去路。一个不小心,滑倒在地,大拇指受到了挫伤。到了山坡的上半部,山体变陡,在50--60°的样子,再加上泥土的湿滑,必须利用两根登山杖来增加支撑点和助力,这一段净海拔高度在100多米的山坡是消耗体力最大的地方。眼望上方垭口方向,也只能放慢节奏、缓缓而上。下午4:20,终于上到了垭口,眼前脚下的坡度与刚才上来的是一样的陡。

在垭口稍事休息喘息,看着渐渐暗下来的天色,起身接着下山。走到这里,应该说已经完成了全程的80%以上了,剩下的部分就只有下山了。但下山并不轻松,坡陡加上乱石,使得每走一步都必须先仔细看清楚落脚点的状态,然后才能小心翼翼的落下脚。如果脚下踩不稳、或那块石头发生滚动,在这样的陡坡上就是极其危险的了。因此虽说体力上的消耗不如上坡,但神经却一直是绷得紧紧的,下山的速度也不快。心里知道距离宋家街已经不太远了,但看着迅速暗下来的天色,我还是开始留意宿营地这个问题了。我从来就不喜欢走夜路,特别是像今天这样的乱石陡坡,认为其受伤的风险更高。在这面40--50°的乱石坡上,放眼望下去,看不到有稍微平缓一点、哪怕是能容得下一顶单人帐的地方。这时是17:10,山中的光线已经很灰暗了,我在一棵树旁停了下来,这里并不平缓,只是在可见到的范围内、最有可能在经过一番整理后,安放一顶帐篷的地方了。

走了一天的山路,再加上刚才下坡时比较紧张,确实是感到了疲劳。将背包从肩上卸下来后靠着一棵树干放置稳妥,然后开始搬动脚下的大石头,再搬一些小一点的石头填充到大石头坑中,拔除一些比较硬的灌木和枯枝,终于整理出一小块好歹能够铺得下一块地席的空地,尽管这样小的一块空地还是有一些坡度。然后再支帐篷。由于面积太小,帐篷无法完全支撑开,但好歹可以避风挡雨遮露水了。帐篷四周全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块,很难看到泥土地面,只好用石头压住拉紧帐篷的地钉,帐篷里面地席上凸出着两个石头尖。不管怎么说,帐篷是搭好了。

与搭帐篷比较起来,支炉灶就简单的多了,找一块平整的大石头,炉子的三条腿可以调节水平,搬一块石头当做小凳坐下。早上准备了2升水,现在还有700毫升,今晚和明早做两顿饭是足够了,但今晚上的刷牙就免了。由于担心煮面或煮汤飘溢出来的香气会引来诸如熊之类的大型动物,因此我只烧了约100毫升的开水,送下了军用压缩饼干。这玩意儿3/5是糖、1/4+是脂肪,就着咸味的菜汤没什么问题,但与白开水同吃就感觉很油腻、难以下咽了。

在经过了多年负重山地穿越之后,我基本上养成了一天吃两顿饭的习惯,中间只是以巧克力、糖、等碳水化合物简单地补充一点能量、压住饥饿感。这样可以节省中午吃饭所需的大量时间,一整天都尽量保持着一种比较稳定的行进速率。我认为这是一种减小体力消耗、提高行进效率的比较合理的做法。

天早已完全黑下来了,头灯光柱以外,什么都看不见,索性关掉头灯,静静的坐在那里,倾听着周围的动静。寂静的大山中,任何一点微小的响声都能听得清清楚楚。山坡上铺满着干燥的枯树叶,我喜欢这玩意儿,能向我传递信息。不时传来小动物那“索、索”的脚步声。小动物的脚步轻、节奏快;大型动物的脚步节奏就比较慢且沉重了;人类走路的节奏居中。穿上抓绒衣、羽绒服,静静的在那里坐了大约20分钟,感觉近处有什么小动物在活动,打亮头灯和备用手电筒,却什么也没发现,响声也停止了,可能是鼠类等小动物吧?坐在那里休息了一会儿,就将物品都归拢好收入帐篷里,最后自己也钻入帐篷。天上只有几颗星星在忽闪忽闪着,一丝风也没有,也没有月光,真是个户外露营的最佳天气。

不到7点钟,我就进入了梦乡。

10月30日(日)晴

我认为这一夜一直有一只或两只小动物在帐篷外活动,但确实没有影响到我的睡眠,毕竟是我作为不速之客的突然到访引起了它们的好奇,况且如果一直有小动物在旁边,就说明附近没有危险的大型动物。

半夜2点钟醒了一次,简单调整了一下睡姿,又接着睡过去了。一睁眼,将近7点钟了,对头睡了12个小时。还未出帐篷,就感觉今天是个暖和的好天气,穿上抓绒衣、羽绒服,钻出帐篷,今天早晨比昨天早晨要暖和多了,晴天薄雾、一丝风也没有。

把做饭的家什搬出帐篷,先是烧开水、冲咖啡,接着煮面,吃掉了最后一块压缩饼干,饭后又烧开水泡了一杯斯里兰卡红茶,最后用茶叶袋和热水洗净了饭锅,700毫升水全部用尽了,我知道下面不远处就会有可饮用水了。

饭后稍微休息了一会儿后便开始收帐篷、装背包,这时不得不脱掉羽绒服了--天气太暖和了。今天的时间非常宽裕,因此我也是慢条斯理的一样一样物品慢慢地收拾。8:50出发,贴着右侧的山脊下山,大约只走了20分钟左右,就进入到了一条很平滑、有溪流的山谷里。顺着山谷又继续走了一段时间,还没到宋家街。看方向,这条山谷一直向西方延伸,我知道自己走错了方向。刚才出发后,一时疏忽。本应贴着左侧的山脊下山到大洋沟、很快就会到宋家街那条山谷、再往下走大约6公里就是汤沟了。而现在是进了房身沟、峡砬子这条沟,前面就是关门山森林公园了。最后时刻、一时疏忽、功亏一篑,心中十分懊恼。我的目的是去洗温泉,而不是逛景区。

山谷非常平缓,坡度很小。我用塑料纯净水瓶汲取了500毫升的溪水,我认为这个地段的溪水直接饮用应该没有问题。坡度小,行走起来就非常舒服,潺潺流水一路相伴,青石、蓝天、阳光,还有湿润清新的空气......,我只是信步慢慢前行。坡度越平缓,行走的路线也就越长。反正现在时间有的是,什么方向、什么时间,这时已经都不重要了,尽情地享受着这大自然无偿提供的最纯洁美好的东西。走着走着,前方出现了塑料排椅、水泥路面,我的脚下也变成了石子与水泥混合铺就的路面和台阶。我知道,每年“十一”前后枫叶红了的时候,也是关门山景区最有特点、最美丽的时节,但我是“误入歧途”,而且现在眼睛看到的也只是枯枝败叶,因为季节已经过了,我也没有完成穿越后的那种兴奋和喜悦。

眼下已是关门山景区的旅游淡季,但这一路还是不断地有游人或一对儿、或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的迎面走过来。相比空气污浊、人声喧嚣的城市,这里确实是一个雅静的山水休闲好去处。脚下前方一条漆黑的柏油马路,两边挺拔笔直的落叶松,金黄色的松针铺满了路的两侧--一个色彩鲜明的画面。向游人打听了门票价格,据说已经涨到了60元/人。景区道路、木栈桥等观光设施的建设也是投入了不少钱。溪流中清晰可见蝼蛄、虾苗在游动。中午时分,走出景区大门。这里景区大门的设置与其它许多景区是一个类型的:用拦水的方式将整个山口堵住,就形成了一个便于控制进出的唯一通道。在停车场边的山货摊位上一打听,红蘑130元/斤,比城市里贵多了。摊主告诉我,摊位费5000元/年,都是愿打愿挨。

这里有去小市、本溪市和汤沟的小客车,乘上了一台去小市的车,喝羊汤,......。【全文完】

小结:

1. 这是一条南北长度约20公里的山地穿越线路,轻装可一日完成。

2. 原计划是从大矿洞(当地人叫“大矿”)的正岔上山,沿山脊线向南偏西行进,但    山脊线上的山体复杂、且时有断开,即使绕行也因植被太密而通过困难,因此改为    下山至化皮峪沟里,沿着海拔约400高度上的一条水平性很好的土路向西南(左手)    方向,行至五道沟,过小溪,奔前方的垭口上山。

3. 上山路的前2/3是顺溪流而上、石面青苔、有点湿滑,但还算比较好走。上半部的     1/3是50--60°的坡度,泥土湿滑、很费劲,需要两根登山杖支撑。

4. 简言之,爬了两个净海拔高度600多米的山。

5. 我认为每年的5月初和10月底这两个时间段走这条线路最合适,夏季的植被太密,冬季山坡太滑。

6. 原计划目的地是汤沟,实际去了关门山。

附表:

大连--本溪 K7339 09:38--15:40 36元

本溪--小市 TAXI  16:00--16:30 20元

小市--小矿洞沟 BUS 16:40--17:00 6元(19局)

小矿洞沟--大矿洞沟 徒步 17:00--17:40 露营

大矿--正岔--山脊线--大洋沟门--五道沟--山脊线--房身沟--峡砬子--关门山

关门山--小市 小客 13:30--13:50 5元

小市--本溪 小客 14:00--15:10 11元

本溪--沈阳 大客 15:40--16:10 22元

沈阳南--沈阳北 BUS 16:20--16:40

沈阳--大连 BUS 16:40--22:30

羊群.jpg (390.26 KB)

羊群.jpg

大矿.jpg (331.11 KB)

正岔的山路

大矿.jpg

电鱼.jpg (348.91 KB)

电鱼.jpg

獾.jpg (377.52 KB)

獾.jpg

关门山.jpg (388.84 KB)

关门山.jpg

小市的街道.jpg (212.31 KB)

小市的街道.jpg

片子很好

只是霍霍自然界的生灵太残忍了
QQ:314266513  微信号:wang_changming

TOP

片子很好

只是霍霍自然界的生灵太残忍了
信用证 发表于 2013-10-11 17:56



    我同意信用证的看法。
    事实上我在外面经常遇到捕杀野猪、鹿(麂)、黄羊、野兔、土拨鼠、蛇、鸟类的情况。有的是当地的贫苦农民,有的则是拥有越野车、武器的人们,还有在管制区内设网捕鸟的。我对各类群体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我甚至曾设想过:如果我是处在缺吃少穿的状况下,会怎样做?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