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帖

[远郊穿越] 04年01月11-12日,D4*,瓦房店高丽城山东北侧山脊线穿越(已积分)

发起人:老九 参加人员:老树、城市里的鸟、秋雨寒、月光;老九、老醋、鸭鸭;花满楼、晃晃悠悠、笨笨、小毛;大头、冲峰鸭、出走、穷开心,共15人 穿越等级:D4*级

参加活动积分:4分/人

组织活动积分:老九,6分;老树,4分。

[此贴子已经被足迹于2005-1-15 0:43:32编辑过]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召集贴

《驴缘论坛》 03-12-31,11:42,老九—— 元旦之后的第一个周末(1月10、11日)穿越活动意向 想做一个两天的穿越,强度与偏石琏子类似。 希望能遇到下雪,找点踏雪的感觉,顺便检验一下新买的装备。 路线待定。 2004-1-3 7:36,老九—— 截至2004年1月3日上午8点报名人员为 老树、大头(暂定)、月光、笨笨1989、城市里的鸟、花满楼、海涵(暂定)、秋雨寒、 出走(野人报名)、网络公爵(野人报名) 2004-1-7 12:07,老九—— 截至2004年1月7日上午12点报名人员为12人 老树、大头、月光、笨笨1989、城市里的鸟、花满楼、海涵、秋雨寒、食人鱼、出走、mmco、晃晃悠悠(自由族报名)。 2004-1-7 12:20 ,老九—— 活动地点:高丽城山(偏食脸子北、雪帽山西南) 交通方式:早7点半火车到万家岭后包车 集合时间地点:周六早7点05分,火车站二楼售票厅(安检时注意气罐和刀具) 食品:全部统一购买,小零食自备,饮用水自备 公用水:女生2升每人,男生3升每人(背帐篷的可背2升) 征集公共食品购买者!!! 2004-1-7 17:58,老九—— 关于衣物的准备(个人建议,仅供参照): 行走时的衣物如下 脚,库马克思登山袜(及备用),狗太死登山鞋(必备),裤马克思雪套(北坡应该能用上,有的带上) 下身,排汗衬裤,护膝(狗毛?鹿毛?),运动裤(别是棉的,沾雪就湿,或者是冲锋库,但太贵的就免了吧,刮破了心疼) 上身,排汗衬衣,冲锋衣。另备一抓绒上衣,别在背包外边,停下时就穿上。 手,带副手套吧,这样会感觉幸福很多,具体什么材料的,抓绒的?皮的?防水的?还是听老树说说吧。 头,戴顶帽子会让你的高原反应来得晚些,相信我,真的。 太阳下山时气温会降得很多,这时需要你在以上衣物的基础上再加上抓绒裤和羽绒服。 2004-1-8 20:09,老九—— 截至1月8日20点,确定报名人员如下 老树、城市里的鸟、秋雨寒、月光;老九、食人鱼、老醋、鸭鸭;花满楼、晃晃悠悠、笨笨、小毛;大头、出走、海涵、穷开心、冲峰鸭。 一共17人。 《野人论坛》、《自由族论坛》 2003/12/31 10:38pm 老九—— 感受虐着的幸福——2004年第一次大连周边的两日穿越活动召集 活动时间:2004年1月10日、11日,二日一夜。 活动内容:冬季山地穿越、结组、露营。 活动地点:大连北三市与外市交界处,具体线路下周三之前确定(需根据报名情况最后确定) 活动系数:强度大,难度未知,总体偏自虐。 活动性质:AA制。大体在百元左右,主要为车费、公共食品费。 活动目的:1、积累冬季山地穿越、露营经验,体验第四季的户外风景。 2、培养冬季活动可参与活动的人员的感情,为类似活动积累人员储备。 对报名人员的要求: 1、冬季山地穿越、露营装备齐整。(甭管你自己的还是借来的,但一定要保证东西好用、够用、会用)。具体装备附后,准备报名前请仔细对照。 2、有一定的户外经验,有能力对自己的户外行为负责任。(说白了,大家是相约同行,愿者自来,没人能对你可能出现的任何户外意外负责任) 3、服从领队安排,讲究团队精神,不搞单独行动,不搞小团体。(都为了玩得高兴,俺们义务组织活动,当然不想摊个烦心的主儿) 报名方式: 唯一报名方式——网上报名。您可以跟贴或短信息老九,请同时告知您的装备情况和户外简历。 择人方式: 1、您对自己的装备及简历的介绍。 2、座位情况。 3、我的喜好。 报名不分先后,截止日期周三。 2003/12/31 11:00pm 老树——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装备要求。 登山包 女45L以上,男60L以上;防潮垫;羽绒睡袋或4孔棉300克以上加抓绒睡袋;帐篷,4季帐;冲锋衣裤;GORE-TEX登山鞋(必备!!);抓绒衣裤;保暖排汗内衣(心逸/天蚕等);打劫帽或抓绒帽、围巾;手套,最好防水。推荐内陈抓绒;羽绒服;袜子2双,coolmax为佳;头灯/手电(最好能防水);电池(自用+备用) 以下为非必选项: 登山杖;雪套(假得就不要带了);保温壶(想喝热水,就准备,大小参考自己的饮水量,以>600ml为爽);地席 以下为公共用品,统一准备。 炉头、扁罐、套锅、档风板、对讲机 2004-1-4 21:46:51 老树—— 其实没有羽绒睡袋一样可以在大连冬季里露营。 今年为了去四姑娘才买的羽绒睡袋,在此以前都是300克棉打天下,去年冬天一样玩的挺好。当然来寒流气温一下降个十、二十度的天气还是要躲一躲。 上次雪茂山之行中羽绒睡袋和勾太死鞋拥有率只有30%,两天的雪中穿越是很艰苦可更多的是回味。 “欣赏四季中不同的风景,体验各种环境下的感觉”让我对户外乐此不疲。 真心希望能找到更多的同道中人。 2004-1-7 21:45:47 老树—— 大连冬季环境下,对帐篷的要求一般是抗风性>透气>保暖,露营地的选择是安全>平整(指可以扎下全部帐篷)>舒适度(含气温、风力、水源距离等)。所以常遇到在大风下露营,这种情况下玻璃钢杆的帐篷(如E225)就不适用了,主要不是它不透气或结霜严重而是玻璃钢在低温下会变脆硬,很容易折断。如果抗风性没问题,透气可用利用通气口或内帐拉开部分,至于保暖嘛……个人认为帐篷几乎没有保暖作用。 综上所述,acme006在将帐绳完全固定下可以适用于大连冬季露营。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总结贴
线路篇(老九):

这次走的是雪帽山至高丽城山之间的山脊线,由于进山点比预想的要靠北,结果导致第二天时间不够用,最终没有登顶高丽城。
记得03年初第一次步云山穿越的时候,路线设计得过长,且把步云山主峰放在线路末端,致使最终放弃主峰,后来又重新组织了一次步云山的穿越,接着第一次下山的地点继续走,才完成了登顶心愿。
这一次路线设计的长度应该是差不了多少的,只是进山点比设想的远了3公里,这样我们在山上少了至少两小时有效穿越时间,直接的后果是我们的露营地距高丽城山的距离比预计的要远,所以等第二天到了主峰不远的垭口时,剩余的时间已经不足以完成原计划的路线了,于是才决定及时顺着城山沟下撤。
有些同学可能对我们走的一小段折返路心中存有疑虑,所以这里解释一下。
线路评价:
感觉这趟线风景很普通,林子较多,山势没什么特色,而且特别脏。所以这条线不向大伙推荐。
新的发现:
高丽城已经不远了,在我们折返前我跟老树上的小山顶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高丽城及相连的丁字形高于700米的山脊线,山脊窄且两侧均极险要。
夏天的时候,我们可以从城山沟进山,垭口露营,然后轻装爬山去,一定非常好玩。也好把高丽城这个愿望给了了。

饮食篇(城市里的鸟):

衣食住行,出门免不了都要考虑的问题。既然老九总结了“行”,那俺就来说说“食”罢。
仔细想想,俺参加的活动,很多都有老九参加;而很多老九参加的活动,俺几乎都无一例外搬演着采购员+伙夫的角色:) 由于俺饱受众人崇拜的奇差的方向感所致,可能俺成为不了一名出色的头驴,但是,俺虽然可能成不了一名出色的头驴,但绝对不妨碍俺成为一名优秀的饲养员(老树例外,先天条件太差)
经过连续两年冬天不间断地折腾,现在我想谈谈从吃上总结的经验。今天不说吃什么,只说怎么吃,而且是冬天出去怎么吃。
先说说午餐。因为冬天冷,所以我一贯主张中午要起火,煮点面烧点咖啡,最次也弄点热水什么地,不然冷冰冰的太难受。可是随着出行人数的壮大和大家装备的齐全,最主要是我发现占用的午餐时间越多老九脸色的越难看这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后,我决定以后冬季出行午餐不再起火了————每人准备一个保温壶早晨灌满热水,中午就着热水咖啡什么的吃一点干粮,只要不饿就行。N此出行,我不得不承认,午餐吃饱一定影响下午走路,而且午餐省出来的时间,可以节约到下午,甚至可以在3点就扎帐篷,等太阳下山时,我们的帐篷已经扎好,晚餐已经做好,篝火已经点好,一切都有条不紊,少遭不少罪。
下面说说晚餐。晚餐应当是露营活动的重头戏之一————漫漫长夜,不吃?闲着干什么呀?再说,累了一天,又冷又饿,不吃?那不是自虐那是自残。2002年12月,和树皮、小强和老树一行四人去桂云花,那是第一次在帐篷里做饭,感觉非常好,但是以后,在帐篷里做饭地次数寥寥可数————主要是人数关系。四个人的饭在帐篷里做容易,六个人也可以凑付,可是如果10多号人的饭都在一个帐篷里做,很不现实,帐篷也受不了,水汽太重,晚上就没法睡人了。以前多次考虑过分组,但是由于多种原因都没有真正实行起来。这次,由于俺的“节俭”,有史以来第一次让大家跟着俺挨了俄。所以俺痛下决心,以后冬天露营,真的要分组了,这样大家都可以玩的更好。公共食品的采买,以帐篷为单位,做晚餐也以帐篷为单位。当然,分组的时候,应当考虑到多种因素:熟识程度、户外经验、装备状况等等,最好是新同学和老同学穿插开。
最后,祝大家在2004年的户外活动中吃出快乐吃出意境吃出精彩:)同时也向高丽城山穿越的同学们,尤其是第一次同行的同学真诚说声抱歉:对不起,让你们挨饿受苦了^_^

装备篇(老树):

这次天公作美,基本上是和风无雨(赶上周一的天气就惨了),所以对装备也没有特殊的考验。就随便聊聊冬季户外穿越露营中自己的一些体会,新手可以借鉴一下,老驴们认为不当之处我们共同讨论。
1.防潮垫、帐篷的外挂方式。一般大家都习惯于在睡袋仓外横挂防潮垫、在头包盖下横扎帐篷。中规中矩,也比较好看。可在实际穿越中我发现此种方法不可取。我们穿越基本上是在山地丛林中,背包被树枝山石挂别住的别扭经历相信大家都有过,尤以横打的帐篷和防潮垫为甚(就更别提外套上的紧缩绳了)。更为严重的是当我们在陡峭的山坡崖壁下降时多为面向外,背对山体下蹲……这时因背包的厚度加防潮垫底直径约有七八十公分,使你的中心根本无法紧靠山体,导致危险性加大许多。曾经就有过下崖壁时被防潮垫顶出去,差点来个大头朝下的经历。所以,建议大家将防潮垫竖打在包侧(包侧的捆扎带一般较短,可加一段紧缩带延长),这样不但解决了以上问题,同时还会很好的保护防潮垫,增加使用寿命。至于帐篷,如果也竖打在包侧会因重量不平衡引起背包重心外移,我的做法是如东西较少就将帐篷大在包内:拉开睡袋仓格层,将帐篷插到睡袋仓底以降低高度。如背包里东西较多,就将帐篷杆抽出外挂在包侧,帐篷皮用压缩袋压缩后装入背包。
2、胸卡。一般不要使用,除影响呼吸外没有任何作用。在比较坡度较大的山体上移动时可以卡上,保证背包不会因身体的左右晃动而中心摇摆不稳。另外说一句:过河时,请将胸卡和腰卡打开,以便一旦落水迅速摆脱背包。
3、炉头气罐。低温下,扁罐的使用效果比长罐好好很多。但也会出现因气温低而无法正常气化的现象(俗称出水)。这时不但炉头自带的打火装置很难有效点火,而且一旦点着,炉头上残留的液体会突然全部燃烧,无经验者往往被燎地灰头土脸。所以,发现炉头出水要等气化完全后再放气点火(在帐篷里起火更是要注意)。预防方法是点火前先将气罐揣在怀里捂热再使用,并用档风板将气罐围在炉头边增加温度(极端条件下,可将气罐放在套锅盖上,然后往上倒热水),并准备备用气罐,2个交替使用。晚上露营时,要讲2个气罐放在睡袋中,保证第二天一早可以正常使用。当然,水也要同样放在帐篷里,不然你辛辛苦苦脯热的气罐还不够化冰的。
4、露营。冬季露营早起时,满帐篷的霜、冰很是烦躁,略微碰一下帐篷就会下一场霜(冰)雨。此为人体呼(排)出的气体遇冷所致,无法避免(所以真正登雪山的帐篷为单层,保证透气),但可以尽量减少。一是不要偷懒将内外帐拉紧、帐钉打实,帐绳扯好。但冬季地面为冻土,一般帐钉根本无法钉入,可用10公分以上的铁钉代替,或用特制铁帐钉在地面打眼,然后用普通帐钉固定。此外,在露营地条件允许下,将帐篷狭长面朝向上风,帐门在下风口。再有,就是扎帐篷前观察一下自己选的房基地周围有无小动物洞穴或经常活动的痕迹,避免向大头、冲锋鸭那样半夜被某动物骚扰的连刀把都握出汗了。
5、安眠。可利用周围的落叶、枯草增加地面的平整度,晚上睡起来舒服不少,并且格寒。其他三季露营时衣物一般是做枕头或盖在身上,冬季可不能这么浪费,一定要把可以收集的所有衣物都垫在防潮垫下(羽绒服除外),尤其是上身下。这样不但睡着很“暄乎”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保暖性,效果要比盖在身上和穿着身上强许多(顺便说一句,把衣服都穿在身上钻睡袋只会越睡越冷)。原因很明显,冬季使用的一般是羽绒睡袋,羽绒睡袋保暖靠的是蓬松的羽绒中的空气减少热传导,而身下的羽绒会被压的很实,散失了保暖的优势,并且冬季地表的温度要远远低于空气温度,例如这次高丽城露营,天气并不冷,笨笨的sunnto放在帐篷边测得温度-10度,mmco则是挂在半空测得-2度,相差8度。而地面冻土地热传导率要大于空气许多,所以保证身下的温暖就保证了全身的温暖。
有人说穿的越少就越保暖,并得出结论:裸睡最暖和。此说法纯熟无稽之谈,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大家冬天不穿背心或衬衣直接套保暖外层会感到“窜风”,不爽。A睡也同样道理。此外,羽绒睡袋里陈基本为尼龙制品,直接接触皮肤会感觉很凉,同时身体排出的汗气因无内衣吸收会直接排到羽绒睡袋上,湿潮的羽绒睡袋无论从保暖性还是使用寿命都会大大降低。
护膝是好东东,保暖基本等于一条抓绒的效果,不但重量轻还保护膝盖。睡眠时,脱掉袜子(不然睡不舒服),将护膝退到脚踝处,保暖效果比穿袜子好。羽绒服我一般是赛在睡袋里裹住脚,长得太长,末端循环不好,经常手脚冰冷,没办法。
6、篝火。冬季晚上起篝火是常用的事,可风大的情况下要注意防风,防止火星飞溅引起山火。地席大家都有,可以把地席边的眼上系住绳子,展开绑在篝火上风的树干上防风。此法也可用在风大时炉头的防风。如周边无可借助的树木,也可将登山杖插在地上作为固定杆。
想到哪就写到哪,杂乱无章,呵呵,各位凑合着看。大家有好经验也要多多补充。
补充一条:保温壶。建议冬季外出比备。这样中午可以不起火,节约了很多时间。晚上和第二天早上可以喝到热水。另外,如果气温很底就不要使用壶盖盛水,否则很容易冻住拧不开壶盖。
老九你说的也是,高里城的气温不算很底所以邓山杖可以插在地上,如真正低温下也只好插在石缝里或用石头抵住(别跟我说石头冻住的)。
转行者装备论坛上的跟贴。
micol :老树写的够详尽了,略加个人的一点意见
1.背包外面不要挂太多的东西,这将保持你行动时的身体稳定。背包调好的时候应该感觉是和你的身体成为一个整体,否则应该松开所有的带子重新调整,必要时可以调整肩臀的距离。如果这样还不行的话,建议你换一个背包,切不可差不多就行,特别当你走长线的时候。关于背包的装法有很多种,可以去网上查一下。个人的习惯是,从下往上依次是:棉睡袋+帐篷+抓绒睡袋&衣服+部分水+食品+水,炉头+锅可以和衣服放在一块,免得这种硬性的东西对背包造成损伤,防潮垫挂于睡袋仓外,不过现在都流行卷起来装包内了。防潮垫的包内装法保密 :) 。背包装好以后应该是:结实,均衡,还是那句话,一个整体。所以我一般不把帐篷外挂,那样感觉背包不稳,而且也扎不结实,防潮垫倒是可以,重量轻,走路的时候不会影响背包均衡。其实,我不外挂帐篷的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个人觉得帐篷挂在外面的背包不好看,hiahia
2.背包调的好的话,过河的时候就不要松开腰扣了,那样肯定会身体不平衡。老树说的也很有道理,个人体会吧。
3.建议使用扁罐+高山炉头,先将气罐揣在怀里捂热再使用是必要的,睡觉的时候记得把气罐和水放在睡袋里。
4.帐篷搭建不可马虎,天气再冷也要每个细节都做好,特别是冬天的风比较大,帐篷吹跑也是常事。
5.羽绒服(裹脚)+棉睡袋=羽绒睡袋。衣服不可不穿也不可多穿,内衣是必要的。必要时可使用带铝箔层的加厚防潮垫(雪山上用的)
6.冬天不建议点燃篝火,树木草甸都非常的干燥,注意防火
小树:又上了一课,谢谢前辈!
我有一点感受也来说说。对于胸带卡扣,我认为它的最大作用是使两个肩带的力相互作用,大大减轻背带对双肩的负荷。所以它还是不可缺少的。
老树 :真高兴这里能有人和俺讨论,一个人自说自话都习惯了。
to micol:过河是否卡腰卡,应该看河水的深浅吧。如果是刚刚没膝的小河,即使落水也不过是再站起来而已,而如果是水深过腰或水流湍急,有个大包在身上摆脱不掉可就危险了。
to小树:关于胸卡,如果在正常行进中卡上胸卡会感觉大大减轻背带对双肩的负荷,我认为你的腰卡一定没有收紧。我的体会是腰卡收紧后,肩带主要的作用不是承重而是保持背包的重心稳定。试验方法:1、收紧腰卡后,手掌可以轻松的插进肩带玉肩膀之间。2、收紧腰卡,然后彻底脱开肩带,背包不会因此位移。
贝贝:我想,尤其是在那种湍急的河流,应该把卡扣都打开。
拉链:老树和MICOL的确是行家,只有真正的驴友,才能凭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这么实际的东西。
略加一点自己的建议:1,帐篷的背法虽然很多,关于老树的做法是很不错的方式,但是一般情况下,帐篷杆外挂很容易脱落,我本人的做法是把帐篷杆单独插在背包里面,靠近背部的位置,这样再把内外帐折叠起来放在背包里就比较方便了。2,不是万不得已不要在帐篷里面用火,因为帐篷大部分是化纤物质,很容易着火,而且一旦着火,帐篷会燃烧成粘稠状物质,粘在人身上,很难扑灭,连逃出帐篷也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另外,过河时如果河水教深时一定要打保护过河,有可能的话要把背包先送过河,至于必须背包过河的话,没有什么成文的规矩,只能因人而异了,收紧卡扣则能更好的控制平衡,但是正如老树所说不容易解脱,松开卡扣的话,如果水流较急则中心不稳,保住背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了。
老树:拉总好,呵呵。
帐篷杆外挂会脱落确实如此,不过忘了说,我的宝宝是狼爪,包侧有底袋可以插进去。另外把帐篷杆套的紧缩绳绑在包上或自己做一个小底袋挂在侧面仅束带上也行,老寒同志就这么干的。帐杆外挂最大危害是易损伤帐杆,这就要看你是否小心了。
micol:关于帐篷装包:就像拉链说的那样,我习惯于把帐篷四折后塞进包里,叠在睡袋上面,帐杆则插在包里靠近背部的角落里
关于帐篷内生火:没拉链说的那么严重,许多的炉头都是设计为帐篷内使用的,多注意就是了(炉头旁切不可无人照看)。可能是个人对于炉头近乎偏执的爱好吧,每次必备,还好,没象拉链说的那样把帐篷也给烧了,否则,拉链岂不是得赔我一顶
关于背包过河:小生实在没有经过象老树说的那样齐腰水流湍急的河,也想象不出什么更好的过河法子。呵呵,实在是见识浅薄啊。实在不行,找根绳子把背包拉过去得了
老树 :我也同意micol的观点,在帐篷里点炉头做饭应该是冬季露营很常规的做法,只要注意一下,帐篷透气好一点,不但可以免除黑夜里在帐外挨冻得痛苦,还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帐篷内的温度。这几次和大部队出去之所以仍然选择帐外统一做饭,主要是有些同学装备不齐,对手头现有东西的使用不了解,这样情况下在帐篷内起火倒完全有拉链说的起火的可能。
至于过齐腰深的湍急得河,是我没说清楚,其实俺是想说过独木桥或跳石头。
拉总、micol ,我想把大家的跟贴转到别的网上不知可以吗?
贝贝:你们说的都好有生活呀~~ 嘻嘻,象俺这样啥都有人安排的就不成了
以后俺要理论联系实际~~~~
拉已经去昆明了 ;( 转贴吧,希望所有的驴们都变成老驴~~~~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鸭鸭作业

[灌水]沸腾余香——高丽城山自虐游记(全文)
尘土飞扬、汗水淋漓,用来形容久旱无雨的夏季比较恰当,不过在春节前两周,呵呵,也就是昨天在高丽城山,驴子们确实对这两个形容词感同身受。

此次自虐游行程安排的第一步是乘早晨7点40的火车。

7点前赶到大连火车站,出行的人已经有点川流不息的春运味道。把登山包放在安检的输送带上,比之别人的背包、行李箱立刻显得庞大。从鹤立鸡群的老九手中拿到车票,票价10元,终到站:万家岭。介是嘛地方?带着疑惑跟在拥挤的人群中攀上火车,先头男驴们已经为大家占好座位。晃晃夸我戴着绒线帽象个老太太,扫一眼他竟然穿着黑皮鞋,心里暗想:7~就这身行头还敢跑出来自虐?还敢侮蔑我老驴形象?万幸没有说出口,对面正巧坐着装备供应商——笨笨,随口聊起爱步鞋如何好,可都市可山野,价钱死鬼,顺手一指晃晃的脚说:喏,那就是。晃晃提起裤脚:为了预防有雪,我特意换上这双高帮滴。

这趟火车是那种连周水子站都停的慢车,过了松树站,就是万家岭。两个来小时的火车旅程,同行的15个人中除老九、老树、鸟、老寒为自虐领队外,其余人等吸烟中,聊天中,很快分不出新旧人。唯独老醋一上车便处于酣睡状态,临到站左摇右晃仍旧不醒,被我施以极刑:掐虎口。老醋立竿见影两眼放光,清醒过来。

万家岭站候车室小得仿佛现在百余平商品房的厅那么大,四壁简陋,横陈几个看不出漆色的木头长条椅,显示已到乡下,冰冷的气候立刻让人全副武装起来。就着长条椅,驴子们把此后的全部公共餐分装各自包中,我分到一包馒头,几根香肠,琢磨不透这就是户外四顿饭平均每人的量?亦或是女驴享受轻装上阵的优待?鸟早已飞奔出去引来一辆半截美(卡车),拉我们去10公里外的山脚下。车行在尘土飞扬的乡村路上,女驴们搂搂抱抱挤在驾驶楼,暖风给得要出汗,善意的老醋拿起对讲机向露天的男驴们通报:hot ,hot,very hot!车窗外灰黄的山峦已连绵起伏,哦,万家岭,想必山如此之多,足够一家分到一座山岭。

车到山前,卸人卸货,登山包上落了一层细粉灰,好似车从水泥厂穿越而过。打量四周,果树、灌木都一副春夏秋曾经繁荣茂盛过的样子,看来是久不下雪的冬天让粉尘多起来。老九拿着被他用彩笔精心描绘出等高线的地图,率领大家开始攀登。

冬天的山,万物沉静萧条,高丽城山除了干枯的树木,草儿不多,半山坡地面很多裸露沙石,走起来细粉尘微微腾起。阳光很好,风也不大,爬到山脊上,金黄色的叶子不是挂在树上,便是堆积在林间。迎着阳光穿越树林,擦过金枝玉叶般的叶子,发出沙沙声响;走过铺满落叶的山路,脚下一片喧哗,沉静的世界因为驴子们蹄子踏过,引起阵阵骚动,时不时也引起阵阵粉尘烟雾,用谁的话说:大家都成了吸尘器。站在高处看这里的山又别具一格。如果说庄河附近的山形状简洁如窝头,高丽城群山形状便如同包子,一座山拥有若干褶子,衬得群峰不那么挺拔高大。极目四望,不见大片村庄,只有包子山铺天盖地,绵延到天尽头。

翻过了几道山脊,汗水淋漓,全副武装的羽绒服被抓绒衫、冲锋衣代替,临近中午,驴队停下修整、用餐。贤惠的鸟和月光手脚麻利地点火做饭,驴子们三三两两斜倚草坡晒太阳,吸烟,聊天,无风的太阳晒在身上暖暖的,恍惚间以为才是深秋十分。用餐时间一小时,内容也很简单,方便面加筋饼,用鸟的话说少吃点才能走动路。一直纳闷痛恨方便面的我为何每次在山上吃起来都啧啧有声,仿佛人间美味,只嫌不够。饭后一杯咖啡,花花和晃晃这两个泡将被预先安排同睡一个帐篷,坐在一起因为吃了什么麻酱笑得前仰后合、口吐咖啡沫,活脱两个春游儿童。

继续负重前进,在太阳下山前找到一块平坦的山坡,就地安营扎寨。男驴们扎驴棚、砍柴、升篝火,女驴们点火做晚饭,分工自然明确。夕阳渐渐隐去,温度急剧下降,戴手套的手指开始冰凉,记取了前次冬季露营的教训,换下湿透的内衣,浑身上下羽绒服滑雪裤包裹严密风雨不透。围着篝火,花花盯着碗里肉罐头加方便面加馒头一锅混的食物,希罕地说:这要是在家里,馒头煮在汤里,稀碎,可咋吃啊?后勤部长——鸟早已把背来的地瓜土豆埋进沙土,上面点篝火,聪明的驴子们把树枝削成长柄叉子,叉着馒头或者香肠烤在火上香喷喷。篝火里层的人用短叉,外层的人用长叉,老醋从人墙后伸到火上一根树干改制的特大特长叉子,众人哗然之余,更惊叹她的叉子神奇地分成三个岔,分别叉了两个馒头和一根香肠同时作业。热情不减的驴子吃完地面上的食品再扒拉沙土下烘烤熟的土豆地瓜,手指被烫的惊叫声此起彼伏,奥索卡的手套烧出窟窿也不觉心疼。

吃饱喝足,钻进睡袋,帐篷下面厚厚一层树叶,棉睡袋却抵挡不住寒冷。对一左一右盖着羽绒睡袋的老九和老醋说:使劲挤我啊,不然我冷。两位应邀象老虎钳子一样把平日里呈S形睡姿的我夹成个筷子,加上月光采买的自热贴,得以在微风吹拂树叶沙沙声中暖融融睡去。半夜冻醒,原来老虎钳子分开来,各自睡得静悄悄。忙痛苦哼哼几下,钳子闻声自动合拢,得以再度温暖睡去。第二天自然醒来,听得鸟儿在树上啼鸣,顿觉精神抖擞,想想身边这两个充满爱心的人儿,无以回报,决定为他们唱首歌,放声一唱,竟然是“社会主义好”~!◎#¥%……

之所以对吃大写特写,只因为后勤部长鸟因前次登山食品剩下很多又背回去,于是决意这次精简。不料此次自虐游中男驴多女驴少,新驴多旧驴少,大家又遵照只需自备零食的方针只带块糖或者一个苹果,造成第二天食品匮乏的意外,大家在半饥饿中穿越雪地向主峰挺进,为此鸟坚决自罚每顿饭少吃,我却觉得正因如此,大家才身轻如燕,健步如飞(盼着赶快登顶之后下山大快朵颐)。

第二天一早拔寨启程继续攀登。沿着山脊线一路行进,太阳位居左侧天空中撒下光芒,使得所处山脊变成一道分水岭:遥望左侧逆光的山峰,薄雾缭绕,山峦起伏,朦胧的黛青色恍若美女初醒披着薄纱尚未起身;转望右侧群山袒露在阳光下,山石毕现,丛丛金黄树叶,恰似一褐色肌肤筋骨结实袒露团簇胸毛的壮年汉子。

林中穿越,背阴处积雪成片,温度明显降低很多。负重跋涉在林海雪山之中,呵气成雾,头上腾腾热气就要开锅顶掉绒线帽,内热外冷,集中体现为鼻子水流成河,大家一路上互相讨要纸巾擦拭鼻子,结果纸巾告罄,鼻子被揪成胡萝卜。踩着开路驴子踏过的脚印,避开浑身是刺的灌木,留心脚下积雪和堆积的树叶布下的失重小陷阱,身上的背包越背越轻,好似天生驼峰,浑然一体。

没有停顿吃午饭(也没有饭吃,呵呵),一口气穿行了近5个小时。一路分享自带零食,你给我一块糖,他给我一块巧克力,一罐带着冰碴的红牛轮流喝一口,一个冻苹果上有N个不同牙印。开路驴子在前面大声招呼尾随者,后面的人底气十足地嗷嗷回应,所到之处,驴子们的笑语喧哗沸腾了山谷。

午后两点多下撤,途经一农舍,有村妇正在锅边炸地瓜条、萝卜丝丸子,见我等眼睛发蓝发绿,忙连锅端上,狼吞虎咽入口,一个字:香!临别又得一兜本地苹果,礼轻情意重也。

经过农用车、小客、大客上下装包卸包倒了四趟车,回到城里已是夜幕降临。大家饿虎扑食奔向饼中王,在食客奇怪的眼神中风尘仆仆、鱼贯而入。菜上齐的头五分钟没人说话,都埋在盘子里消灭食物。元旦前后连续大吃大喝半个月,糟糠之躯经过如此自虐洗礼,放下筷子,不由感慨:生活啊生活,我热爱生活!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大头图片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creen.width-500)this.style.width=screen.width-500;" border=0>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8 23:21:24编辑过]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自由族一朋友“偷拍”的照片—— 引自“自由族”论坛 以下是引用巨无霸在2004-1-15 21:53:06的发言: 我有一色友(也算色驴)今几天给我发了几张照片,说他前几天坐火车看见一帮驴友“三九天去万家岭登山,真得有钱、有闲才成。”于是随手拍了几张照片,让我确认一下是不是咱这帮驴友。我算了一下,和你们上次自虐活动时间地点吻合,你们看看是不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行走,以健康为前提,以心情做支撑,以置身自然当目的,以合作的团队算收获。

TOP

冬季穿越的宝典呀
置身户外,物我两忘...深呼吸

TOP

返回列表